1898年,慈禧通过戊戌政变,重新当上了老大。事情做得太出格,她内心并不坦然,为了让自己坐稳权位,她采取了一系列“公关”行动。
慈禧做的第一件事是宣布恢复科举,收买士子人心,她在诏书中说:国家以四书文取士,遵照先儒对经书的传注,阐发圣贤精义,二百年来培养了很多人才。近来治学为文的水准下降,各省士子写作时往往抄袭雷同,毫无根柢,不是考试制度有什么问题,而是主考的人没有切实负起责任。“殊不知试场献艺,不过为士子进身之阶,苟其人怀奇抱伟,虽沿用唐宋旧制,试以诗赋,未尝不可得人。……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一句话,那些苦读经书、不问世事的人,我老太太保证你们依然可以通过科举获得高官厚禄,至于清国何时拥有蒸汽机、热兵器、议会、大学等现代文明,何时不再被西方人打得满地找牙,不关我事啦!
给了读书人一根骨头,还得给“愚民”一碗肉汤。“愚民”虽然未必认得多少字,干起造反的活来却轻车熟路。慈禧接着下了两份诏书。一份是下给司法部门的,一份是告谕百姓的。下给司法部门的诏书说:司法诉讼是吏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案子必须随时审结,不能拖延,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对民众的体恤,并最大限度地消灭社会稳定隐患。最近听说内外问刑衙门,对应办的案件往往一拖就是几旬甚至几月,迟迟不予审结,有的甚至设立候审待质的黑监狱,“以避班馆名目,滥押无辜”。再加上丁役的敲诈勒索、胥吏的百般刁难,种种弊端,不胜枚举。试想一个人坐牢,全家不安,小老百姓各有自己的活路要做,如果不是含冤负屈,哪里肯轻率地涉足法庭,让法吏来支配命运?现在某些司法官员,因循守旧、玩忽职守,习为故常,完全不考虑民生疾苦,这实在太让人痛恨了。现在我命令刑部、都察院及各省总督、巡抚,详细制定清理司法案件的制度,严格考核官吏的功过。按月上报,同时严办渎职者。诏书的意思是:司法部门非常腐败,一是不及时审结案件,老是拖拖拉拉;二是设黑监狱,滥押无辜;三是丁役、胥吏索贿受贿,无故刁难,慈禧要求中央政府司法和各省督抚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
告谕百姓的诏书云:近来各省奏报到中央政府的就地正法的案件,盗窃犯最多,这些凶徒,作案的情节可恶,但他们的愚蠢又深堪怜悯。凡为盗贼者,都借口自己是为饥寒所迫,才干下这些蠢事,就是不知道一旦触犯刑法,往往连命都保不住。何况这些人并非身体不好,没有起码的劳动能力,(文章来自
活动策划公司、
上海公关公司),倘使其在家甘心务农,谋口饭吃不难,如果他们去部队当兵,也有被提拔的机会。这与被抓进牢房、身首异处,哪里划得来呢?何况一旦盗窃案发,还要连累自己的父母妻儿,扪心自问,其心何安?“深宫轸念民生,无日不以尚德缓刑为念,用是特颁训谕:凡我赤子,尚其仰体朝廷恫 在抱之怀,勉为盛世良民,毋得自逞强梁,自罹法网。”下这份诏书用意非常明显,一是从侧面告诉老百姓,她慈禧自再度训政以来非常重视社会治安,许多盗犯已“就地正法”;二是表明她主观上不想杀人。
戊戌政变发生后,英国公使和其他外交团员对光绪深表同情,欧洲舆论也是同样的态度,慈禧在安内的同时,又搞起了“国际
公关”。她借口自己的画像新成,数次邀请各国使馆夫人入宫游玩,并赠送厚礼,希望她们多给大使们吹吹枕边风,支持自己的训政。
慈禧的“公关”不能说毫无效果,当时的清国,士子们梦寐以求的是考上进士做官,慈禧恢复科举,等于重新给了那些迂阔的读书人一个进身的机会,他们不可能不高兴;其时的老百姓普遍没有读什么书,又大多被土地束缚在一乡一村里,没有多少见识,朝廷稍给一点甜头,也可能感恩戴德;洋人呢,虽然能识破慈禧“公关”的用意,但国与国之间在乎的不是真挚的友谊,而是利益,只要慈禧对自己的国家不再敌对,洋人也不会与她为难。然而,有一点慈禧绝对没有想到,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有一些像孙中山、黄兴这样的眼光超乎群伦的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先驱者,他们最能发现权力者的私心,最能洞察愚人者的本质,他们的持久努力终将一步步唤醒“沉默的大多数”,使其认识到专制制度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