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美国人迈克尔·波特教授首次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分析迅速成为管理咨询行业的一项重要业务领域,提出价值链概念的《竞争优势》一书也成为管理咨询从业者书架上的经典书目。实质上,很多理论都是紧跟着实践的脚步,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早就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价值链上的每一项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的价值实现造成影响。 依今天的视角,波特的洞察理所当然,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他的敬意。不过,后来者向波特致敬最好的方式是延续波特的思考——在攻城掠地的互联网浪潮背景之下,又有学者提出虚拟价值链的观念,即电子商务在信息与通信中的活动所构成的价值链。在“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互联网时代,价值链理论之树又长出了新的枝叶。 虚拟价值链的提出是考虑到企业生存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不单是范围规模的拓展,也不只是渠道方式的演进,而是企业面临的生态环境的一次突变。世界突然变大了,走向巅峰或衰退下滑都是加速度的,是比以往更幸运或者更悲催,取决于企业应对新世界的能力。这个新世界由两类价值链组成:管理者所能看到的和触摸到的实体价值链(marketplace),以及由信息和网络形成的虚拟价值链(marketspace);这两个维度形成一个价值矩阵,相互影响与交融,共同生成和实现企业价值。眼下流行的各行各业纷纷“互联网+”浪潮,其实也是源自同一个道理。 为什么有些商家的产品低于成本价格却受到追捧,甚至“免费”思维大行其道,所谓羊毛出在狗身上让猪来买单的逻辑在哪里?实体价值链可能面对这样的难题有些束手无策,因为一切价值作业(技术进步、管理提升、成本控制、资源整合等)都在诉求价格与价值之间的溢价效应,形成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不过,虚拟价值链(marketspace)的提出,可以说打开了一扇充满想象力的天窗。 价值链理论的延展到这里并未止步,伴随着网络经济的风起云涌,又出现了价值网络、价值星系的概念。形象地说,互联网时代的标杆企业好像是一颗“恒星”,恒星企业产生一种吸引力,使价值星系中的其他模块企业既围绕“恒星”企业运转又能自组织地运转。 到底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或许大家会有争议,没有争议的一点是: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甚至是一个颠覆的年代,很多违背过往“常识”的新事物出现在我们身边,互联网正在颠覆和改造我们的现实,“被颠覆”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那么,新常态下的新的价值逻辑是什么? 网络时代的价值逻辑可以在如下几个层面来进行讨论和阐发——首先,价值逻辑思考背景被拓宽,价值的最终实现需要超越实体领域走进社会关系生态中,最终极的比价或竞争不只是产品本身的物性价值衡量或价值与价格的比照,而要拉入到全息互联的社会生活中重新进行价值评估。 其二,价值链的战略核心环节开始向虚拟价值链端转移,在发展战略上,我们需要尽可能的与社会生活建立立体化、系统化的关联,在信息沟通、社交娱乐、生活方式上全方位的融入。乐视刚刚发布了新的产品系列,未来的人生不过就是面对几块屏幕,诸如手机、PC等,乐视的产品布局可以看出它全面打通人类数字生活空间的野心。产品、服务、关系,这是一个时代演进的脉络,如何融入社会关系生活与生态中,占领数字生活空间的路线图,与公众结成价值共同体,这才是未来的王道。 基于上述两点,如果企业在虚拟价值链既然建立了与社会生活的信息流价值流的管道,形成了虚拟价值链体系,就具备了价值转化的可能性。全息互联时代,信息对称透明使得价值形态走出了相对板结化、独占的时代,价值共享意味着价值可以细分、转化、流动,当我们与消费者形成了价值共同体,就可以对消费者免费,让他人来买单。互联网经济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便是,可以亏损,但是必须最快速、最大化地占领阵地,这样才能有更广阔的价值腾挪空间。
TAG:王丰斌 互联网+ 新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