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社会最流行的名词了。似乎一夜之间,无论什么产业,只要能与互联网扯上点关系,就一下子能拥抱未来了。 的确,从2009年起,中国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超过了295M,8Mbps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占比接近50%,标志着我国已跨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开始重构我们的生活方式。 但是,“互联网+”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在笔者看来,至少在“+”之前有两个基本点得搞搞清楚。 第一,搞清楚你要“+”的究竟是什么东西。这种东西可以是有形的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而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是个人(C端)还是公司(B端),或是两者皆可,必须自己先整明白了。 所谓“互联网+”要“+”的就是产品和服务,“+”起来的目的就是对使用者而言更方便、更实惠、更及时。所以,如果我们不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上用心,不断提升质量让消费者满意,而只是想用“互联网+”的概念来浑水摸鱼,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这个基本点可称之为“互联网+”时代的“守正”原则,是所有“互联网+”的基础。没有好的产品与服务,“正”守不好,再怎么“+”,互联网也是走不远的。 “互联网+”的另一个基本点当然就是互联网了。怎么“+”互联网?“+”什么互联网?是困扰大部分守正的传统企业家的难题。因为“互联网+”的思考逻辑和传统产业是完全不同的,可谓两个世界。 传统产业的思考逻辑是先算清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之成本,再加上利润等数字,形成一个市场售价。有成交了,我就赚钱了。这是很清晰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传统市场原理。 而“互联网+”的逻辑是“羊毛出在猪身上”,这完全颠覆了传统产业的经营思路。如果你还是站在原有的行业里,用“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传统逻辑去做所谓的“互联网+”,是不会成功的。最多是把互联网技术作为你的补充,多一些线上渠道或用于消费者沟通互动的所谓官方微信微博而已。这样的“互联网+”是“伪+”,没有任何实质的价值。 我们要做的“互联网+”是真正的、全方位的拥抱互联网。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供应,从生产管理到仓储物流,从消费者使用到流通渠道,所有环节互联网化。特别是企业商业盈利模式的全新再造以及产业价值链的创新打造,都需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这样才会有“滴滴”“快的”对出租车行业的颠覆,才会有苹果WATCH的横空出世,才会有更多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这就是“出新”——跳出传统产业思维的条条框框,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创新再造原有产业的价值链,设计创造自循环的新型产业生态环境,构建全新的“互联网+产业”的盈利模型,让消费者在整个产业生态环境的营造中拥有主权,形成新的价值体系,这样的“互联网+产业”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互联网+”就像一个圈,越画越大。这个圈的一端是各种消费场景,提供给用户各种生活服务。另一端连着各类生产场景,提供各种生产服务。未来,我们的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一定会打通融合,O2O的模式必将从服务业深入到工业制造业。 所谓的“守正”与“出新”就像是“互联网+”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只有这两条腿都壮实了,协作有序,发达有力,“互联网+产业”的路才能走得通,走得远。本文来源:国际公关 文>朱旭东
TAG:朱旭东 互联网 传统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