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艺术作品和以艺术作品为主体的艺术活动,都应该是为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人民文化审美水平的正能量活动!”16日下午,在山东省政协委员分组审议会场,来自文化艺术界的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青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艺术市场必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弘扬真善美的正能量。
刘青砚表示,山东省成功承办十艺节是一次促进文化艺术事业和产业大发展的良好契机,但艺术市场同时也存在以“劣质”充“经典”、“赝品流行”、“投机意识严重”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与艺术品“真善美”的品质背道而行,艺术品表达的是真情实感,传达的道德和文化应该是弘扬主旋律、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力量,不能以丑为美。
刘青砚说,目前很多艺术活动过于商业化,(文章由活动策划公司整理编辑),文化活动纳入商业运作,就变得无标准,主办方过于追逐商业利益而忽视了艺术的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一些艺术活动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专业的鉴定程序和法制约束,导致以“劣质”充“经典”、赝品流行,尤其是部分引进的境外艺术品展览、境外艺术团体演出活动等,一些劣质的作品被夸张为“经典”推荐给了观众,没有门槛,没有准入制度。很多商业性的活动在博物馆等地方举行,“博物馆是什么地方?” 刘青砚说,“文艺复兴之后,人们的精神寄托、主要文化消费转向博物馆、美术馆、剧院等,这些地方在国外很多国家犹如教堂一样是神圣之地、精神家园,绝对不允许商业性的展出和活动进入,商业性活动可以去商业性的展厅举行。”
据刘青砚了解,以高新技术制作的一些所谓“艺术品”,不仅在济南大大小小1500多家画廊、商家店铺和近50家拍卖公司及拍卖会场流行,甚至还曾出现在近几年一些专业性的展览活动中,加之某些媒体因利益驱动或鉴赏能力不够,许多伪劣艺术品、艺术家等通过炒作推向市场;而某些引进的境外艺术品展览,甚至有80%以上以次充好的劣质作品。
刘青砚指出,艺术品理应具备的真善美品质对于观赏者和消费者的文化意识具有迁移默化的影响,赝品和伪劣艺术会损害文化艺术的纯净度,甚至影响后代的审美情感、理想和心灵,理应得到高度重视。
为此,刘青砚在其关于“加强艺术作品展览与流通市场监管”主题的提案中提出,在我省尤其是由政府投资主管的艺术场馆内设立和规范学术性鉴定机构,面向社会上的专业性团体和高等院校聘任兼职专家,整合专业资源形成专业权威的评价和监管机制,以期在科学、客观地定位文化艺术作品的内涵、品质和价值,规范对艺术品及艺术活动的认识等方面起到主导作用。同时,探索制订法律法规或条例,用法律杜绝鉴定机构与相关利益群体和个人的相互利用,对经确认的赝品制售者等依法惩处。刘青砚还建议对现有文化市场稽查机构工作人员,加强专业性、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刘青砚认为,应发挥文化部门作为艺术宣传主渠道的作用,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宣传发布权威真实有效的艺术品市场信息,公共媒体应在公共艺术推广、优劣艺术品辨识、艺术品的投资与消费等方面发挥“正能量”的宣传引导作用。山东艺术品市场占据了全国近60%的市场份额并且有持续攀升,刘青砚建议,有条件的艺术院校可以增设艺术品鉴定与营销类专业或课程,政府在此方面应创造条件、加大投入,以培养适应文化艺术品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