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厂造船偷工减料,图纸和实际造的船是不一致的,坑害了消费者。”由于工作需要,某企业向一家船厂购买了一艘小型的客船。然而没过多久,船就出了问题。
“船在行驶时,发动机很快开始漏油了,油喷得很快,油口往外滋油,一会儿就是一桶,一旦起火就不得了。船就不能走了。”这家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介绍。
然而,这家企业在向厂家报修时,却得到了这样的答复。
“厂家在这个问题上是公关大于研发,钱都发给公关部了。你发现了他的问题,,他就找有关部门灭火,希望你不要说。我们找船厂联系,希望他们能全面地整修一下,他们对我们,希望不要找上级(进行投诉)。”这位负责人表示。
实际上,这种现象在近几年中并不少见。包括汽车、光伏在内的工业企业近年的关于产品质量的消息不绝于耳。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教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出现这一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产业核心技术的缺失。
“在中国,技术从来不受重视。国人上大学的目的就是摆脱体力劳动。而对于技术的发展而言,基层生产一线很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彭刚教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经济中心远离现代生产技术的发展。“在欧洲、日本,技术熟练的工人收入高,社会地位也比较高。而在中国社会中工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是很高,愿意从事这类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少。当所有人都远离生产第一线时,技术怎样才能进步呢?”彭刚说:“没有学校和传帮带,技术是发展不起来的。进入市场要靠产品,产品则是要靠质量。没有先进技术,质量好的产品是生产不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