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初以来,舒兰市从本市农村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设农村法治文化阵地的新路子,建立 “农家法治文化活动点”,推进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目前,该市已在全市建立了“农家法治文化活动点”231个,开展各项文体活动18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上万人,发放法制宣传资料8000多份,农民群众的法治理念逐步树立起来。“活动点”已经打造成了法律知识普及点、致富信息的传播站、农业技术的交换台、社情民意的搜集箱、文化生活的俱乐部。农村普法“三难”问题逐渐破解。
一是抓好结合,拓展“说事点”功能,建立法治文化新阵地。
近年来,随着农村普法大集、农家书屋等普法阵地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并没有与农民群众形成最佳长效的结合体,广大农民的法制意识仍然没有得到大幅提升,舒兰市在该市石庙村 “百姓说事点”抓试点,搞调研,结合“说事点”上人员集中及开展文体活动等特点,适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老百姓也易于接受这种普法方式,6月末,该市依托石庙村五社和九社的“说事点”,在拓展“说事点”上下功夫,,建立了两个“农家法治文化活动点”试点。
二是丰富法制内容,营造法治氛围。 “农家法治文化活动点”建起来之后,该局以“法治文化在身边”为主题,不断丰富活动点上的法治内容,大张旗鼓地进行法制宣传。1、制作标识牌,悬挂法制条幅标语,烘托法治文化的氛围,让老百姓知晓建立“农家法治文化活动点”的目的和意义;2、选择好法制内容,将事关农民切实利益的《合同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向农民进行宣传。3、组织法援中心律师、公证处和司法所人员,现场说“法”,现场答疑,现场服务。把农民需要的法律送到他们的身边,让农民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关注转变,让农民对普法宣传效果看得见、摸得着、记得住。
三是定功能,建立长效机制。该市初步将“活动点”的功能定位为五大块:法制宣传、纠纷调解、法律援助、诉讼代理、文体活动。同时制定了长效机制,一、建立队伍。建立老百姓的普法队伍,普法队伍成员坚持每天学习相关法律至少两条以上;二、定期送法。每周坚持到活动点上一次,送法进点,开展法制宣传培训,提供法律服务;组织律师、公证员、优秀法律工作者和法律维权站人员每月到“活动点”开展普法互动,答疑释惑,法律援助、代理诉讼;三、检查考评。该市司法局将“农家法治文化活动点”的建立和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到全系统科室处所的绩效考评之中,定期检查,年终考评,兑现奖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