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素史克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医药界“地震”。医药代表这一职业再次被推入了人们的视野。近日,记者采访了岛城几名不同阶段的医药代表。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批从事医药代表的青岛人老吴,如今已拥有了自己的医药公司。“医生会和我们探讨药物的使用、效果。我们也向专家一样和医生一起研究药物的作用。但随着药物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今的药代几乎已经没有机会和医生探讨药物,而是沦为了药品公司的销售公关。”
二十年前的药代挣钱多、受尊敬
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批从事医药代表的青岛人老吴,如今已拥有了自己的医药公司。在做医药代表前,他曾是岛城一家三甲医院的大夫。老吴称,第一批医药代表几乎都是曾在医院工作过的大夫,有的因为工作多年看不到晋升机会而下海做医药代表,还有的是看中了做药代的高薪收入。
“我们第一批药代的地位要比如今的高,甚至是受人尊敬的。”谈起当年的红火,老吴有些骄傲。“当时我们几乎都是给外资的药品公司做医药代表,我们能给医院带去全新的药品,同时也会给医院提供大量的权威对比试验。这对医院的临床选择很有好处。因为有时候大夫遇到一个大病,很有可能手足无措,不知道用什么药。所以我们带去的药和临床试验,可以说是让医院的大夫们眼前一亮。他们对我们的药理知识完全信任,这让人觉得从事这份职业是受尊敬的。”
老吴介绍,医药代表当时大多都是具有医学背景的,几乎都是最早一批从正规公办医院走出的。“所以在人脉关系上我们也有便利。因为医院的大夫不少是曾经共事过的人。那时候也确实很赚钱,和现在的收入差不了多少,当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别人工资只有几百块钱的时候,我们的月工资可以轻松上千。很多原来一起在医院的同事,也出来加入医药代表,不少就是因为这个职业确实提供了一份很高的收入。”
作为最早一批医药代表,,老吴今天的医药公司已经颇具规模,但他没有让自己的儿子再走自己的老路。“我让孩子从医,但是一定不是像我一样去做医药代表。而是真正的去公办大医院当医生。”
至于不让儿子从事医药代表的原因,老吴说,医药代表的工作太累了,白天需要一直在外面奔走,晚上又要在外面请客应酬,每天喝得醉醺醺的,第二天还得继续工作。“这份工作太消耗身体了。”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医药代表这个职业开始渐渐变味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国内的药品公司开始多了起来,一种药有几十种品牌,实际上疗效都差不多。这个时候,你再去跟医生讲临床试验,讲药物好处,就有点多余了。再往后,就有人开始给医生好处,以此来讨好医生。到现在,这个行业潜规则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如今的药代被当做销售药品的黑心公关
相比老吴曾经有过的职业自豪感,如今的年轻医药代表没有了这个职业二十年前的风光。小张毕业于一所医科大学,没有考上研究生,本科毕业后进入一家医药公司当起了药代。
“亲戚一听说我是药代,就会问我工作内容是不是给医生塞钱,而且很多人觉得我们这个职业就是充满了铜臭味儿的黑心公关。”小张说,以前的药代是帮助医生更安全用药的沟通者,而现在的药代,就是去向医院宣传、卖药的销售公关。
“我们这个工作,确实要陪医生吃喝玩乐。但是现在,就算是陪医生吃喝玩乐,大部分专家级的医生都不会接受。科室主任几乎不待见,喝酒吃饭也很少参加。因为现在政策是要取消以药养医,所以有一定名气的医生都不愿意因为一点小利坏了自己的名声。他们更看重药品本身的疗效、厂家的声誉等等。”
不过,有的医生虽然回避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但希望提高自己在圈内外的名声。“这个时候,学术会议或者专家讲座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医药企业可以赞助医生的学术会议。”学术会议的场地由医药公司租,参会人员的礼品由医药公司提供,会后的晚宴也由医药公司赞助。“这样的学术会议上,有全国各地的业内专家,所以我们的礼品一般都是专门制作的,有我们公司品牌logo的,比如说电脑包、U 盘等等,都是公司专门定制的小礼物。”
小张说,正因为难以打开知名医生的市场,所以医药代表们现在都是朝各个科室里的年轻医生“下手”。“年轻的医生有的还没有权力开药,我们就需要慢慢培养,陪他们吃吃喝喝,一起出去玩儿,增进个人感情,帮他们解决一些他们解决不了问题,在医生面前似乎永远都低人一等。”小张说,在一家医院里,没有人知道每天有多少药代在转悠,大家都穿着便装,很多时候都会被当成是病号。想把药卖进去,并且让医生持续开一种药,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