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当在缅甸的投资面临意外动荡时,中国开始采取西方企业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策略:发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
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7月12日报道,近日出台了在缅甸经营业务的中国企业须遵守的新准则。
报道指出,此举说明,中国不仅在缅甸存在形象问题,在很多亚洲和非洲国家都存在形象问题。中国在许多亚非国家开铜矿、修大坝、开采油田。有关违反安全操作和破坏环境的抱怨声频频出现。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政治处主任高明波认为,此次对缅甸开展工作是探索中国企业海外经营方式的“实验性”演习。
报道称,中国在缅甸遭遇的麻烦也对其他在缅甸寻求商机的国家起到了告诫作用。在缅甸,人们如今远不像过去那样不敢对侵害他们权益的投资行为进行抗议了。与外国投资有关的土地权益和环境破坏问题引发的抗议活动如今已十分常见。
一家公司常驻仰光的律师埃德温·范德布鲁根说,缅甸外国投资委员会如今“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重视程度与以前相比大大提高了。在这种背景下,包括来自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的投资者强化自身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形象实乃明智之举”。
报道指出,此举正值中国准备启动横跨缅甸的新建油气管线之际。该油气管线从孟加拉湾绵延至中国的云南省。
因出现与霸占土地有关的问题,该油气管线引来许多越来越敢自由表达意见的缅甸公民社会团体的抗议。这与中国能源项目在其他地区引发的争议很相似。北京对上述抗议活动感到很意外。
高明波说:“这完全是观念问题。”他说,中国企业在帮助受它们投资影响的当地民众方面做过大量工作,但企业在宣传它们的善举上做得并不好。
他说,这是一个严重教训。“指责中方根本没去帮助当地民众是不负责任的,是不公平的。”
报道指出,缅甸从军队统治快速向民主制度转型。在此过程中,中缅关系的复杂程度暴露无遗。缅甸当前一直通过对世界开放来平衡对中国的依赖,该国也在与美欧发展关系。
过去两年,中缅经济关系出现很多十分突出的障碍,其中包括:缅甸总统吴登盛2011年决定,取消早就计划好的一项由中方在缅修建大坝的争议项目;他还决定取消中缅两国在缅甸西北地区的一项联合开采铜矿的项目。
报道认为,中国政府如今认识到,它需要巩固自身形象。北京突然对宣传企业社会责任和展示其所做的援助工作感兴趣,这正是上述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和中缅企业联合会日前在一次媒体活动上承诺,为获得缅甸社会和人民的信任,会在道德上严于律己,还会关注就业问题并加大与当地民众的接触力度。
报道称,这会带来什么结果目前仍不明朗。不管怎样,中国的努力表明,当前来自西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北京十分重视与缅甸发展关系以及在缅投资。比如说,上面提到的那条石油管线就可让中国从非洲和中东进口燃料时绕过马六甲海峡。而一旦发生军事冲突,,马六甲海峡就可能成为咽喉要道。(参考消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