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热点似乎地球人都知道了。关于微信要收费的传言和讨论。
笔者近期在微信好友圈、Q群、线下活动、微博、论坛上等种种场合看到了很多愤慨的同仁,大家都在力挺微信,痛斥运营商。好像运营商已经把触角伸进了大家的口袋。运营商本来形象就不招人待见,这一回更是迎到了枪口,成为众矢之的。
现在,关于微信要不要收费这个结论似乎不那么重要,至少我们也不知道啥时候会有定论,而关于大家讨论这个事、声讨运营商似乎变得更加重要。
于是,我们看到,在微信圈看到很多骂运营商,力挺微信的;在朋友聚会上也有很多不相信微信会收费的,声讨运营商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在微博上看到某些名人拉起大旗摇旗呐喊痛斥垄断,支持微信的。
几乎瞬间光景,腾讯从昔日创业者眼中“欺男霸女”的大鳄,变成了需要同情、需要保护、需要强力支持的弱者。
支持者的语调中传递两种主流声音:1)“用户已经为流量付费了,不能二次付费”;这个笔者也非常赞同,几乎广大的用户人人赞同,这个论据是站在用户一方,太容易被认可。关乎每个用户的切身利益,就很容易引发群众运动;2)“微信是中国移动互联网最有希望跻身世界舞台的应用和创新,不能被扼杀在摇篮中”。这个属于爱国热情,正义旗帜。同时也巧妙置换了角色,即同运营商相比,腾讯的“垄断恶人”形象立刻遁地无形,毫无保留地拱手相让给了运营商。
说到这,笔者需要事先声明一下,我也反对微信收费,而且我一直也不喜欢运营商。我有朋友在运营商工作,他的福利好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运营商很强硬也很垄断,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关于微信收费这事,我更想从公关的角度来表达我的观点。
1、 认知大于事实
关于微信收费一直有一个概念是搞不清楚的。“向谁收费”和“谁向谁收费”。运营商也没说向用户收费,腾讯也没说向用户收费。但公众的认知,提到微信收费就一定是向用户收费,而且是运营商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黑大家的钱。
腾讯没有说要向消费者收费,但他们的高管们公开论调是,“消费者已经为流量付费了,就不能二次收费”。言外之意,运营商大佬要收费,我们据理力争,与用户同呼吸共命运。
其实,这里面是有一个逻辑的。运营商向腾讯收费,腾讯就一定会向用户收费吗?似乎没有必然联系。作为一个应用,如果是收费这一个商业模式,它一定是一个很拙劣的商业模式。
运营商也很憋屈,自己花了很大投入铺硬件、做基础设施,但是不仅逐渐沦落成管道,而且这个管道还被一些超大规模以及超速成长的应用占用大量资源,自己赖以盈利的语音和短信业务还会遭遇滑铁卢。一方面是不断高投入的成本,一方面是业务被替代后的业绩下滑。它肯定要对这种“over the top”的服务采取措施,收费是一种形式,收多少更是需要测评和研讨的专业话题。
这些都是基本事实。
但遗憾的是,它们不是基本认知。
基本认知,已经在舆论的裹挟下变成,运营商要收用户的钱,我们要一起动员起来,发起舆论战,阻止运营商对微信收费,阻止微信收费。
一句话:公众的认知是,运营商是要钱的,腾讯是不要钱的。我们要帮不要钱的,打那个不要钱的。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民间几乎一边倒的舆论。哪个专家要是支持微信收费,估计很快就会变成砖家——等着砖头吧。
2、 示弱赢得口碑
自古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垄断产生强权,强权就会凌弱。
前面提到,很多创业者与腾讯之间也是充满了血泪史。
还记得之前有过一个文章标题《狗日的腾讯》,那时候,腾讯似乎是业界公敌,无数中小创业者往往是被同情的对象,舆论的天平倒向了他们。
时至今日,腾讯依然很强大,只不过,他们在这场微信收费风波中遇到了一个更强大的“敌人”——运营商。
面对运营商,腾讯采取了一种示弱至柔的战略。
腾讯从来不正面回应谁向谁收费的问题。只充分表达一个观点:不应该收费。
腾讯总裁刘炽平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微信作为基础服务,不应该有额外的收费,因为用户已经在流量上付了最基础的费用。
其实,这句话是很高明的太极。微信收不收费不是运营商说的算,而是腾讯说的算。但经过上面那种说法,也就衍变成腾讯不想收费,而是有人要逼着腾讯向用户二次收费。
这是一种高明的示弱和至柔的太极话术,它具有极强的误导性。
一句话掩盖了运营商想向微信收费这个事实,转化成了运营商想要向腾讯用户收费,而且是二次收费。
面对强大的运营商,腾讯表现出来理性争取的态度,通过至柔的太极巧妙将运营商引入人们的对立面,含沙射影刻画他们了垄断、贪婪、嗜血的品牌形象。
而腾讯,作为弱者,作为人们的朋友,迎来了更多人加入扞卫的队伍。
即使大家没有扞卫成功,运营成功对微信收费,微信又咬着牙坚持不对用户收费,微信将赢得更多口碑,大家更会爱死微信,微信一定会迎来爆发性增长。
3、 公关统领传播
最近,好几个岁数很大的朋友加入了微信。
好奇地问其中一个怎么也与时俱进了。答曰:以前不了解微信,最近新闻上常看到这个话题,想看看到底是什么,这么好用,3亿人都在用。
那一刻,我懂了。
“微信收费”大讨论对腾讯来说,百利而无一害。我们仅从三方面看:
1)传播角度: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微信需要进一步推广,没有什么比要收费这个话题更适合的。
要收费,很多人就会反对,反对就能够产生话题和声音,只要这个议题悬而不决,微信就永远有免费媒体传播。这种公关旷日持久,腾讯赚大发了。
于是,我们看到,腾讯面对市场上放出来有鼻子有眼的微信收费标准和收费时间,总是不厌其烦地出来予以否认。
相信,还会有更多声音和各种版本出来,这个过程中,很多民众都会发挥想象力,倾注他们的创作热情和激情,各种编剧、导演出自民间,大家的公敌是运营商,腾讯只要适当时机出来辟谣就行了。
从传播的角度,就怕没声音,只要有声音,又有恶人在,那就是好声音。
2)美誉角度:角色扮演,正义之师
这场公关中,最重要的是有几个关键角色,主张不收费,自然是正义之师腾讯,主张收腾讯费但被误解要用户费的,自然是垄断贪婪的化身——运营商。还有大规模不愿看到自己利益受损的用户。正义之师站在大规模用户一方,玩起了一场舆论大战。目的表面上是阻止微信收费,更重要的是阻止运营商向微信收费。
因为运营商向微信收费,微信就一定向用户收费,没有这个自然逻辑。它不是一个等号关系。
无论如何,经过此役,大家对微信萌生了好感,美誉度上升几个指数是没问题的。
3)测试角度:试水成功,另辟蹊径
针对微信收费这个话题,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作为微信的当家人腾讯想不想收费。我猜想腾讯也是想收费的。毕竟,这是最简单的盈利模式,问题是现在还没到收费的时候,同时也不能预知公众对于收费的反应。
此时,来一个测试是最好不过的方法。
腾讯之前在3Q大战时曾经做过一个二选一的测试,后来被证明是十足的败笔。
腾讯深知,自己不能发起收费的测试,还好,,有万恶的运营商跳出来,于是,向腾讯收费这个话题就变成了微信要收费。从民众的反应来看,这个费还真没法收。微信试调成功,屎盆子有运营商顶着。
如果运营商迫于压力终止向微信收费,腾讯继续发展。如果运营商没有hold住,它将巩固其万恶的骂名。此时,腾讯两条路都可以顺理成章:一条,继续不收费,快速做大用户规模,创新其他盈利模式;另外一条,小额收费,理由很简单,弥补给运营商的成本,大家的反感程度也会降低,矛头还是指向运营商。
以此观之,无论事态发展到什么地步,运营商调入了一场不经意的公关迷局里。自己既要面对着流量的爆发增长与收入的增长不断成反比的现实,又要成为舆论重压下的全民公敌,也许他们不在乎后者,因为老子从来都是被骂大的。但是,腾讯会在这一波公关中壮大微信的声势,迎来下一波增长浪潮,而运营商,尽管不情愿,已经成为这场大片中地地道道的反面角色,为微信的成长、成熟、成功贡献着反作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