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农夫山泉有点“忙”。近日该公司先后被曝出喝出黑色不明物、棕色漂浮物以及“水源地垃圾围城”等消息,号称“大自然的搬运工”的农夫山泉接二连三地陷入“质量门”。奶粉不敢喝,羊肉不敢吃,现在连喝水都被不明物“塞牙”了,给消费者心头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虽然农夫山泉紧急 启动了危机 公关,召开了“声泪俱下”的 发布会,大谈创业艰辛,大谈阴谋论,大谈实际执行标准、大谈出厂水质,却偏偏没有痛快的回答“为何产品执行标准为浙江地方标准而非更严格的国家标准”这一最核心的问题,令人觉得农夫山泉有点“悬”。不论整个事件背后是否有黑幕,不论农夫山泉的 发布会赢得了多少同情,最终的结果是:农夫山泉关闭了北京工厂,退出了其经营多年有超过10万用户的北京市场;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和品牌声誉陷入争议。
其实,农夫山泉“质量门”事件的爆发并非个案。在食品安全领域,欧美国家均是统一执行国际标准,而在中国,有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地方标准甚至企业标准,这些标准之间存在差距,备受百姓诟病。对企业而言,标准是竞争力的体现。农夫山泉占中国矿泉水市场近1/4的份额,本应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带头执行国标并实质性推进水标准的进步。但其带头在执行标准上“躲猫猫”,还埋怨媒体在此事上的不懈追问引起事件发酵,导致农夫山泉经济利益和企业声誉双双受损。
事实上,就在“标准门”爆发前不久,农夫山泉就已经因为各种问题频频爆出负面,对于水源地污染、不明物、漂浮物的负面新闻,农夫山泉的回应,基本上都是否定或者轻描淡写的解释,并没有真正重视问题;打消消费者和媒体的疑虑。而在危机 公关中,第一时间给予准确、公正的回应几乎是铁律。所以,此次农夫山泉事件的爆发,可以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危机公关的本意是及时止损,缓和事件,而农夫山泉却以天价诉讼和永久退出北京桶装水市场的方式应对,这种作法显得有些过激,面对企业可能的生产失范和标准执法的疏漏,媒体监督的价值更加凸显。只有农夫山泉停止现有的公关方式,,明确回答市场的质疑,“标准门”事件才有解决和淡出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