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以来,本报发起的一系列商报义工公益行动,引起强烈社会反响。这些商报义工中有学生、白领,也有工人、医生……连月来,商报义工的足迹已遍布山城的大街小巷,传递着爱和社会正能量。
为了了解重庆市民对公益行动的整体认知与参与度,4月26日,本报通过记者走访调查、大渝网在线调研两种方式推出关于公益行动的问卷调查。截至5月3日,200名市民接受记者的问卷调查,1373人次参与大渝网在线调查。结果显示,76%的市民曾参与不同形式的公益行动。
参与渠道
近两成通过网络帮助他人
调查发现,除了捐助、帮扶、抢险救灾等常见公益活动外,网上发帖、转发微博为他人提供帮助也成为市民参与公益的新形式。在1573名受访者中,19.5%的受访者认为,通过网络能为他人提供有效帮助。
25岁的王涛热衷公益事业,但由于平日生活工作忙碌,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并不多。“这些年我发现网络的力量同样可以帮助他人。”王涛说,坐在电脑前,转发各类求助微博,将信息尽量扩散化,自己同样是参与公益的一员。
今年2月,本报官方微博发起的“微博春天行动,一起救救小冰冰”活动,也是通过最初的爱心网友发帖而关注到巫溪肿瘤女孩小冰冰。通过全国网友与知名人士的微博转发汇聚爱心细流,最终筹得善款,,为小冰冰成功手术切除肿瘤。网络已成为现代人参与公益的重要渠道。
超过七成以集体形式参与
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市民参与公益行动以集体形式为主,其中通过在校读书时由校方组织参与公益行动的受访者达25.7%,工作后由单位组织参与公益行动的占21.4%,响应公益组织号召的有25.7%。
相比之下,亲戚或朋友介绍参加、自己是活动发起人或倡导人的情况较少。
参与内容
32.8%通过捐助参与公益
调查中,76%的受访者都参加过公益活动,其中参与过公益捐助的达32.8%,13.3%的人曾关怀和照顾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
调查显示,捐款捐物、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等捐助行动成为市民热衷的公益活动。34岁的市民田女士是一名家庭主妇,她每年参与无偿献血的频率达3次以上,“做公益事无大小,献血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田女士说。
多数受访者反映,老百姓参与公益活动都是从力所能及之事做起,为山区儿童捐款捐物、为病重患者无偿献血等捐助行动最直接有效,成为参与度最高的公益活动。
帮扶和环保是公益主旋律
在针对青年人应当关注哪些公益主题的调查中,25.2%的受访者选择帮扶困难群体,24.8%选择环境保护,纠正社会不文明现象也成为一大公益主题,关注人群达20.8%。
调查显示,帮扶困难群体仍是公众最为认可的公益主题,此外,环境保护也是青年人首选参与的公益行动之一。在关注环境保护的受访者中,近70%的人有参与环保活动的经历,如义务清扫人行道、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参与环保宣讲等。
本次调查中,12%的受访者表示,法律援助、心理辅导、支教助学等专业技能服务应成为青年人关注的公益主题。23岁的张菁曾利用大学寒暑假时间,多次到忠县、武隆等区县义务支教,“将文化知识传递到落后山区,是大学生能为社会做的一点贡献。”张菁说,青年人可根据自身所长,参与不同主题的公益活动,帮助各类社会人群。
参与年龄
21~35岁最爱参与公益行动
本次问卷调查共有1573名市民参与,21~25岁、26~30岁、31~35岁三个年龄阶段人群最爱参与公益行动,38.6%的人最高学历为本科。其中以21~25岁人群居首,占总人数27.8%,26~30岁人群达17.7%,31~35岁人群有16.5%。
22岁的武鸣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三年大学生活以来,他投身参与过多项公益行动,到敬老院照顾孤寡老人、与山区贫困儿童结对子、为地震受灾群众捐款捐物……“现在时间精力都充沛,因此能多多参与到公益行动中。”武鸣说,考虑到毕业后工作、生活会繁忙,他选择在校期间完成自己的“公益梦”。31岁的市民吴女士则表示,她报名加入了公司组织的义工团队,每年跟随公司团队参与公益行动。
参与目的
希望通过行动带动更多人
调查显示,在选择参加公益活动的主要目的时,28.1%的受访者希望通过参加公益行动带动更多的人树立公益服务意识;23.3%的受访者抱有在公益活动中锻炼自己能力的心态;19.4%的受访者出于对某一群体的关注,期望为他们提供支援和帮助;还有26.4%的受访者自己或身边的人曾经或者正面临类似境况,希望为这一群体做点事情。
在参与公益行动最着重考虑的因素中,30.5%的受访者最看重的是公益活动的价值和意义有多大;22.1%的受访者看重活动组织者是否权威,活动是否经法定程序审批通过;16.8%的受访者着重考虑活动需要多长时间投入;14%的受访者在意活动是否需要金钱投入;14.2%的受访者看重活动的其他参与者是否跟自己有良好交流与合作。
有何期望
通过媒体了解更多公益活动
调查发现,虽然目前社会上的义工招募及公益活动众多,但绝大多数市民表示,了解相关信息的窗口平台并不多。在期望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义工招募或公益活动相关信息的调查中,28.2%的受访者选择专门网站或网页,20.6%的受访者选择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34.6%的受访者选择报纸杂志和电视广播。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通过媒体平台获得公益行动相关信息的期望值较高。
扩大影响力 “商报义工”可加强多方合作
自去年以来,“商报义工公益行动”得到许多市民的认可与支持。“我是从今年1月开始关注商报义工系列活动的。”家住江北的徐女士说,她热衷公益,但实际参与的公益活动并不多。通过阅读“商报义工公益行动”的系列报道,她发现媒体不失为百姓投身公益的良好平台。于是,徐女士在2月份主动报名加入了“商报义工”。
本次调查中,20.5%的受访者认同通过媒体报道形式,吸引更多群众加入义工组织。近八成受访者建议,“商报义工公益行动”还应该与权威机构、公益组织、院校及社区等开展合作,扩大义工行动影响力,以吸引更多人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