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窄告”一周回报超2万
2005年8月,河北赵县的一位乡镇企业尝试性地投入了1000元“窄告”,用于推广其模具产品。不料一周内便获得了几个定单,回报超过了2万元。
不仅如此,投放“窄告”后,该企业除了完成数额较大的业务之外,还有远在四川、甘肃的人打电话来咨询关于模具的业务、心得,甚至还有人打电话来拜师学艺。精准营销的“窄告”,为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意……
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势必带来营销模式的激变,而这种激变,也导致了相匹配的广告、公关、促销等多种营销手段的变化。当前,中国正步入整合营销阶段,(文章来自活动策划公司、上海公关公司),“窄而告之”的许可式广告开始对传统的“广而告之”的强迫式广告产生剧烈冲击。
美国营销模式:升级启示录
传统的4P营销模式于20世纪50年代由杰罗姆·麦卡锡提出后,受到菲利浦·科特勒的推崇,在美国大肆横行。
4P营销模式之所以横扫美国半个世纪,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属于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企业研发产品,制订产品价格,控制分销渠道,采用信息不对称的促销手段,牢牢地掌握着市场需求与消费的主动权。消费者变成了盲目的企业的fans,他们的一切消费行为全在企业的掌控之下。
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盗版”猖獗,新型电视机、DVD等一类的新产品不断被研发出来。但他们研发出来不久,成本低廉的仿制品就迅速推出。同时,4P营销模式追求的市场占有率,迫使渠道商的规模迅速壮大,像沃尔玛这样的超级渠道商应运而生。沃尔玛与企业间的议价权利越来越大,使企业的主动定价行为变成被动定价行为。再者,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社会的来临,全球化市场的到来,使企业面临更大的困境。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企业开始失去对产品、价格和渠道的控制,4P营销濒临绝境。
20世纪90年代,唐·E·舒尔茨博士提出整合营销的概念,菲利浦·科特勒也提出全效营销概念,这顺应了时代与市场环境的变化。
从中国的整体市场环境来看,目前的市场情况与美国20世纪80年代非常类似,产品“盗版”、国美、苏宁等超级渠道商开始控制企业的产品价格、信息化与全球化的竞争已经登堂入室,全新的营销模式的建立已经不只属于营销范畴,已经关系到企业的存亡。
整合营销时代的到来
然而,这种变化并不容易察觉。中国众多企业家仍在“大众营销”的惯性下前行。这种本来适用于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方式,却被各行各业奉为圭臬。一家饭馆,覆盖范围不超过2平方公里,却也本能地寻求基于大众媒体的广告攻势;一个行业产品,经销商却一再“逼宫”希望有央视广告支持。这种“硬销”的思维模式,通过强迫式的广告实施,使企业提前透支了几年的营销费用,而消费者也未必买单,在市场充满着诸多变数的情况下,一旦风险出现,就会急剧爆发,让中小企业陷入“品牌陷阱”。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营销突破?
精准营销:呼唤一对一营销工具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毛泽东于1938年5月写成《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把游击战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事实证明,毛泽东的战略是成功的。
市场营销也同样如此,在西方大资本、大媒体形势下的营销“阵地战”,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相反,集中优势兵力,进行“精准营销”,却犹如“游击战”一般,更能令企业在变化中的中国市场游刃有余。一对一营销工具呼之欲出。
倡导“窄而告之”的“窄告”便是近年来精准营销工具的佼佼者。2004年,天下互联集团推出“窄告”,它通过新浪、网易、人民网、新华网、赛迪网、南方网等3000多家媒体组合,对中国网民覆盖率达到95%以上,能够通过广告“关键词”与网络媒体内容页面进行精准匹配,从而能够准确地锁定目标客户,实现精准营销。
一则“汽车保养”的新闻旁边,出现的是“汽车美容”、“汽车维修”等相关“窄告”;一则“女性健康”的报道旁边,出现的是“女子医院”、“美容护眼”等相关“窄告”;一则“子女教育”的网页旁边,出现的是“家教”、“培训”等相关“窄告”。
同时,窄告还启动了“省市定位”功能,每个广告商都可以选择窄告的投放地域,比如限定于北京、上海、湖南、浙江等省市。甚至同一样的产品,对每个省市可以投放不同的“窄告”信息。
通过上述措施,窄告实现了精准的一对一营销。而在庞大的用户群基础下,这种一对一营销有着巨大商业价值——它能够让广告以最为恰当的方式,抵达最为恰当的用户,并通过一种许可式的互动方式,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的参与。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1.11亿人,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位居世界第二,城市网民约有9168.6万人,乡村网民1931.4万人。网民平均每周上网15.9个小时。这些网民对于弹出式的广告均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厌倦,而“许可式”的“窄告”恰好弥补了不足。
窄告缔造者、天下互联集团总裁兼CEO张向宁对“窄告”独特的运营模式和收费办法进行了阐释。张向宁说,窄告的本质是基于用户行为的定向广告,举例来说,某个网民点击了“汽车选购指南”的网页,这表明他有着潜在的汽车购买需求;而如果他点击“2.0以下排量家用轿车选购指南”的文章,这表明他已经进入到了选型阶段。广告商甚至可以通过指定投放地区,实现“窄告”的进一步锁定,比如上海地区希望购买2.0以下排量轿车的用户。
张向宁认为,“窄告”至少可以让企业的营销成本下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举例来说,“学生家教”的窄告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在“白癜风”、“性骚扰”之类的网页旁边;而“汽车维修”的窄告也不会毫无理由地出现在“职工权力保护”、“老百姓看病难”等报道旁边,这为企业推广节约了大量的费用。而更为吸引人的是,窄告通过不点击不收费,实现了品牌和促销的完美结合。“窄告”在3000多家网站出现时,展示都是免费的,不论有多少到达率、频次,都是免费,这起到了免费品牌宣传作用;而当用户被“窄告”吸引而点击时,才产生最低0.2元/次的点击费用,这实际上是按效果付费的促销行为。
赢得消费者的心
电视广告正遭遇两难困境,一方面,电视广告的成本越来越高,另外一方面,电视收视率却一再下降。与其说这是电视广告的个别现象,倒不如说,这是“大众营销”、“强迫式营销”遭遇的集体困境。
而另外一方面,“精准营销”、“许可营销”却异军突起,近年,行业期刊广告量的增长,还有小众媒体的火暴,都说明了广告主越来越重视“窄告”。许多企业主、营销人想出了更为聪明的办法来进行明确的目标定位,某冰箱厂商,利用家庭主妇购买高档水果的契机,在水果上贴上了“要新鲜,就放进XX冰箱”的贴纸;某餐饮厂商,在其餐厅外开起了露天音乐会,吸引了大量食客参与;而坚持“直销”战略的戴尔,也选择了“窄告”作为营销平台。
一切都在表明,“精准营销”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广告主渴望效果的提升,犹如烈日下沙漠中的旅行者渴望淡水一般。“窄告”等精准营销的工具的兴起,反映了“大众营销”、“强迫式营销”走向“精准营销”、“许可式营销”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