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期间企业公关的费用、网络删帖的费用最终还是会转嫁到商品价格上,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如临大敌
王先生是一家国际知名的日化用品公司的媒介经理,他无奈地对《环球财经》记者说,“离3·15越来越近了,我真是很紧张,每天都要在网上监测负面新闻,出现一篇就要灭掉一篇。”接着他又叹了口气,“如果真是产品的问题我们也就认栽了,但可乐的是几年前的新闻,他们(媒体)会翻来覆去地拿出来说。真是头疼。”
“有些记者还会亲自上门,说是接到了举报,称我们的某款产品出现了问题。如果不想负面报道见报,我们就要帮助他或他的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王先生接着说,“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费用从数千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要看所在媒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般电视台的费用比平面媒体高一些。”
“所以从2月末开始,公司公关部门的员工每天都会加班到8、9点钟,周末也会安排值班。如临大敌。”王先生说。“另一方面,我们还委托公关公司制定了‘3·15公关预案’,公关对象包括政府相关部门、消费者协会、电视台3·15晚会组织方、各类媒体和消费者关联组织等。近期我们也组织了多场贴近消费者的公关活动,发出了一批正面报道,对冲负面新闻。”
上京公关记
不仅在王先生的公司3·15成为企业公关人员心头上的一根刺,东南一家网商公众沟通部的钱先生,这些天也马不停蹄地上京来了。钱先生在北京对记者说,上京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利用两会的时机结交一些生意伙伴,二是重点公关某电视台的3·15晚会。
提到采取的公关策略,钱先生说,上海公关公司,最重要就是尽人脉所能,打探今年3·15晚会曝光的企业有哪些,要确保没有自己,如果不幸上榜,赶快公关。向电视台投放广告,保持良好关系。尽可能广撒网,四处“打点”。
公关公司的狂欢节
在3·15前后穷折腾的,可不光是企业,公关公司更是上蹿下跳。
一家外资公关公司的负责人唐小姐告诉记者:“3·15前网络删帖是主要的工作内容。一些厂家被媒体曝光了,会想尽一切办法将已经上网的稿子删掉。因为企业本身的媒体资源少,所以会向公关公司求助,而删掉新闻网站和论坛帖子的费用在3·15期间也水涨船高,翻一两番是比较正常的情况。”
“当然,我们的收费也不低。”唐小姐笑而不语。
悲催的消费者
说罢了上述种种“现形记”,其实就是企业形象受损失,需要将“丑事”捂着不让别人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也正是企业这种掩耳盗铃的心理,助长了别有用心的媒体从业者的嚣张气焰,并且间接催生了公关行业的“繁荣”。
其实对企业来说,用坦诚的态度与用户沟通,将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告诉用户,求得用户的理解,才是真正的“公关”,中国的那句老话“越描越黑”说的就是这些人。同时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方法,也不外乎就是将精力放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上,这才是长久之计。
最后,其实消费者才是这个环节中最“悲催”的,为何?因为3·15期间企业公关的费用、网络删帖的费用最终还是会转嫁到商品价格上,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