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山鸡节,活动策划
★尔苏人的新年被称为环山鸡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举行。
★在石棉县蟹螺藏族乡,聚居着数千人的木雅(全国仅有1.6万人)、尔苏(全国仅有2.2万人)藏族群众。尔苏藏族也是我国56个民族及其支系中,唯一一个在秋天过年的族群。
9月9日(农历八月十二),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石棉县蟹螺藏族乡江坝村时,宁静的村子苏醒了,村里男女老少相继起床,精心打扮后,身着盛装,齐聚到山腰的坝子上用独特的方式欢度一年一度的节日盛会。
祭祖 祈福
尔苏人的新年被称为环山鸡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举行。节日当天,尔苏人以堡子或家支为单位,举行集体祭祀和歌舞盛宴,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吉祥安康。
据了解,在石棉县蟹螺藏族乡,聚居着数千人的木雅(全国仅有1.6万人)、尔苏(全国仅有2.2万人)藏族群众。尔苏藏族也是我国56个民族及其支系中,唯一一个在秋天过年的族群。
广场上,年长的“萨巴”念经作法完毕后,“萨巴”小传承人王孟成和唐伟林在平坝上,面对神山吹响了海螺号。
村里的尔苏藏族男丁们听到号声后,头顶盛满供品的簸箕、口唱环山鸡节歌,跟随老萨巴走上鸡菩萨杠杠( 山名),开始祭祖活动。
摆放祭品、颂唱经文、撒糌粑粉、磕头祈福……山上的祭祀程序完成后,男丁们一路口呼“哦非”慢慢返程。
下山的队伍和早已等候在岔路口的女人们会合后(按照尔苏习俗,12岁以上的女性不能上山参加祭祀),一起聚到了坝子上,“萨巴”便开始向祖先和神灵献祭。祭祀礼完成后,男女老少依次上前喝杆杆酒。
随后,几名年轻的“萨巴”传承人头戴法冠,手持法器,跳起了动作夸张的“驱鬼舞”。舞罢,人们开始相互涂抹糌粑粉、追逐嬉戏、载歌载舞开始了狂欢。
拍摄 探秘
2007年,石棉县尔苏藏族“环山鸡节”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虽然今年江坝村的环山鸡节在中秋假期前一天,但丝毫没有影响媒体、摄影爱好者、文化工作者、游客的热情,他们早早来到尔苏藏堡内,体验尔苏藏族同胞的节日氛围,探秘古老而神秘的尔苏藏族文化。
四川康巴藏语卫视频道摄制组的几名工作人员就是慕名前来的“探秘者”。一来到江坝村,他们就被这里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了,兴致勃勃地对活动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
“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真实,在这里,我看到了最原生态的东西!”摄制组主持人贾小红说,这是她初次零距离接触尔苏藏族,他们的服饰、语言、音乐、风俗习惯都非常特别。她希望更多媒体人关注、了解并传播尔苏藏族文化。
游客魏志强是专门从凉山州冕宁县赶来参加环山鸡节的。他所在的多续藏族和尔苏藏族同属藏族的分支。因此,他一直对尔苏藏族的文化非常感兴趣,在朋友的邀请下,特地赶来领略尔苏文化的魅力。
“尔苏文化作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经过几千年,还保留了原始、古朴的特点,非常难得!”魏志强说,希望这里的尔苏同胞继续保护和传承尔苏文化,让藏族的尔苏文化发扬光大。
与其他参观者不同,四川著名音乐人、作曲家陈川参加环山鸡节还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挖掘更多的尔苏音乐。
“尔苏音乐非常独特、非常珍贵。”陈川说,尔苏人在农耕、节日、丧葬等不同的场合会唱不同的歌曲,他要尽力去发现和发掘更多宝贵的尔苏音乐,揭开尔苏音乐的神秘面纱。
学习 交流
如今,保护好、传承好尔苏文化成了江坝村每个尔苏人的愿望,他们希望本民族的文化能世代流传下去。
因此,江坝村的尔苏人都很重视环山鸡节。这一天,无论是在外求学的,还是在外工作的尔苏人,都会尽量赶回家参加节庆活动。
“不管在哪里,都不能忘记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现在在甘孜州道孚县工作的何志琼说,尽管她是从外地嫁到江坝村的,但她早已把自己看成了尔苏人中的一员。为了参加环山鸡节,她专门给单位请了10天假提前回了家。
“虽然身处外地,但是我们还是有责任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何志琼的小姑子唐晓琴说,她一直在跟母亲学说尔苏话、唱尔苏民歌,以后还要把自己从母亲那里学到的东西教给自己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