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端节,民族年节,世界最长的节日,活动策划
水族同胞所欢度的民间节庆最为隆重、最盛大的当数端节,相当于汉族春节。依据水族典籍水书、水历的规定,端节在水族历法年底、岁首“谷熟”时节举行,以庆贺丰收、辞旧迎新,节期正对应农历的八月至十月,至今保留着血缘氏族部落年节庆典遗风浓郁的特色,因此被称为世界上延时最长、批次最多、特色浓郁的年节。
民俗专家认为,端节从首批至末批,延时50余天,被称为世界上历时最长、批次最多、特色浓郁的年节。如今,她仍然保留着血缘氏族部落年节庆典遗风浓郁的特色,端节分批过节,是以血缘氏族为主要依据划分批次,尽管后来融入了民族的地缘文化特征,但血缘氏族部落年节庆典遗风的特色依然浓郁。是水族众多民间知识、民间文化集中传承的节日,同时又是水族独有、贵州特有、中国唯一的奇特民族年节。民俗专家还认为,水族的历法和端节形象地记录了中原早已失传的古文化信息:准确诠释了汉字“年”,“谷熟也”的本义。是因谷熟而举行的庆典,古代称为过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年”:谷熟也。谷熟庆典曰过年。在现代汉语中,“年”的本义早已消失。分析水族古文字“年”,稻作文化无不渗透其间,上下弯拐横画表示收割的刀具,指摘刀、镰刀;中竖表示两个收割期之间的间隔,指水稻生长的一个周期,即一年;中横表示均分一年为两季的中点。而把一年分为冬夏两季,这是古水历的显著特点。水历年终12月,正是谷熟的秋收时节。
端节在水族历法的年终12月至新年1至2月期间欢度,对应农历八至十月期间。端节的宗旨是庆贺丰收、辞旧迎新、祭祀祖先、聚会亲友。端节活动形象而准确地诠释“年”的本义。形象地反映悠久的、以稻作物候为依据的水历,记录了中原古代的语言信息。端节过新年,故有开端、开年之说。古称正月为“端月”,正月首日为“端日”,现代汉语也早已消失,但在水族社会中却鲜活地传承使用。端节聚族登高举行赛马、“挤马”活动,是水族传承睢水流域发祥地的赛马古俗。在南方民族年节中,以赛马为代表性活动的只有水族的端节。端节是水族年节中历史悠久、特色浓重、范围最广、人数最多、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传统年节。
在水族朋友的盛情邀约之下,端节期间,记者曾几次深入都匀阳和、奉合、基场、三都九阡、三洞等黔南州境内的水族同胞聚居区,零距离地体味了浓郁神秘的端节文化。
每到端节期间,水乡山寨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家家户户将房前屋后卫生打扫干净,忙于杀猪宰鸭,磨豆腐,开塘捉鱼等等,一片繁忙,非常热闹。
祭祖是水族过端最重要的活动,分别在除夕夜和大年清晨进行。水族祭祖的鱼叫“鱼包韭菜”,是将韭菜、栗仁等塞满鱼腹后,炖煮或清蒸而成,祭祖之后便可食用。相传水族远祖由南方北迁时,送行者送上一包食物,活动策划,原来是内有九种青菜的煮鱼。远祖靠这食物充饥来到黔南都柳江流域落户,后来鱼包韭菜便成为水族人最喜欢的家乡风味。
除夕之夜,水族同胞忌荤吃素,祭品依例要戒荤食,惟独鱼不在禁用之列。祭祖仪式颇为讲究,在堂屋中摆设一供席,摆上鱼包韭菜,素煮豆腐、糯米饭、瓜果等特色祭品,有的还摆放崭新的衣帽鞋袜以及柴刀、镰刀、锄头等生产用具,完毕后,全家老少围坐一团,由长者念颂先祖的功绩,然后供奉祖先,最后端着大碗大碗的香甜米酒相邀,连声“秀、秀、秀”(水语意为“好、好、好”)一饮而尽,以示对祖先的敬重和怀念。当天晚上,人们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整个山村传出悠扬的飞歌和铜鼓声。
亥日(大年初一)清晨,水族同胞早早地起床,敲击铜鼓笑迎四方宾客,无论你是家族中人还是陌生人,都会受到最盛情的款待。家族之间往来每家必到,彼此围坐供桌前,举杯相邀,互贺年节。“吃年酒”必须家家去到,若有一家未去,就是对这户人家的极大侮辱。孩子是吃年酒队伍的重要角色,据说孩子的欢笑会带来好运,所以谁也不敢冷落他们。吃过午饭后,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幼从四面八方涌向“端坡”看年轻人赛马,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水家妹子相约成群,浑身精美的头饰、手镯、项链、项圈银光闪烁,光彩夺目。“端坡”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骑手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跃跃欲试。赛马之前也要举行祭祀仪式,人们在跑道中央设一供席,上摆各种各样的祭品,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主祭,长老伫立桌前神情肃穆,端斟满酒的酒杯,口中念念有词,大多是对祖先的怀念和吉祥如意的话语。祭祀完毕,寨老跃身上马在跑道上遛上一圈,宣告赛马开始,此时,山寨崎岖道路两侧人头攒动,数匹快马齐头并进,纵横驰骋,惊心动魄,呐喊助威声不绝于耳,优胜者用红绸挂于马首以示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