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巴日,活动策划
“舍巴日”值得公众关注,因为它是山地农耕民族的史书,走近它,就能吮吸这个民族文化的甘泉,就能圆了寻根的夙愿。
来凤县百福司镇,和芙蓉、里耶、龙潭一起,同为古航道酉水河上的千年古镇。千百年来,几镇和谐共融、展翅齐飞。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百福司人始终不忘传承土家族民族文化的职责。经过长期的准备和积淀,百福司即将在今秋举办三省边区“舍巴日”活动,让所有土家人和热爱土家文化的人找寻到寄托激情和希望的“舍巴日”。
一
郎洪波,百福司镇党委书记、镇长,平日的工作异常忙碌,其中大部分与民族文化有关。
5月18日,作为全州唯一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代表,郎洪波参加了全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暨特色村寨研讨会。其间,他的一番发言纯朴简明,却引得掌声不断。他建言,古村寨是体验民族风情的重要载体,还原生活情趣,请游客睡花铺盖、住吊脚楼,打造体验式的风情古寨势在必行。
郎洪波坦言,对于百福司民族文化探寻和认知正是出于肩负的这份职责。2008年上任后,经过3个月的走访调研,郎洪波发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摆手舞之乡”是一块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是百福司的传家宝,以舍巴为核心的土家民族文化是百福司的特色。
当时,这样的思路在全镇干部群众间形成共识。随即,有人建议举办“舍巴日”活动,以此增加百福司的知名度。镇党委班子几经论证予以否决,“文化内涵、资金实力、组织机构三大要素是办节同时需要具备的条件,现在应该从长计议,多做前期准备。”
巩固民间的摆手舞队伍,是当务之急。镇党委班子找来各村党支部书记,首先落实23个村和一个社区的摆手舞队伍建设。针对摆手舞队鼓手严重不足的现状,在全镇范围内募集40名鼓手,并从湖南买来40面大鼓。在摆手舞队员选拔过程中,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孩童,所选之人,欣然接受。
此外,百福司还在全镇推广摆手舞,要求干部人人学跳摆手舞,在重大场合身着民族服装,会说土家语。刚开始,大家在正式场合穿民族服装、讲土家语,感觉很不自在。镇党委就从班子成员开始,带头做示范。来客人了,班子成员首先穿民族服装,发表讲话时穿插土家语,郎洪波和搭档常务副镇长罗菊珍更是带头身着民族服装向省民委领导汇报。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不觉得别扭了。
在去年的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大会上,身着土家族民族服装的郎洪波在作典型发言时,开头和结束语都用了土家语。经全县新闻播出后,很多干部群众给他发来短信,对这种干劲和决心表示钦佩和认同。
二
“吊脚楼里岁月长,鼎罐煮饭分外香。团饭合渣土腊肉,离不得的油茶汤。”走进百福司的土家山寨,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土家生活。
舍米湖村的鼓王彭承金,是摆手舞传承者的代表人物。上海市世博会期间,他在上海市南京路舞动的身影,被历史性地定格,让摆手舞美誉中外。更多的时候,彭承金身着朴素的装扮,黝黑的皮肤,一看就是实在的庄稼人。事实上,他家种了10多亩水稻、4亩西瓜和3亩生姜,一年四季忙得不可开交,但任何时候只要喊跳舍巴,他都会随时放下手上的农活。“我对摆手舞有感情,并且感情很深。”彭承金说。
舍米湖人和百福司其他村子里的人一样,勤劳淳朴,“要吃饭来就要挖土,要吃肉就要喂肥猪。要穿衣服来就种棉花,祖宗的规矩不能丢。”每到春耕时节,每户都是几十斤的种子下地,直至现在,搞生产仍然是大家比着干。摆手舞歌颂劳动,来源于农事。农历腊月之后,土家人都要聚拢在摆手堂前,过“舍巴日”,用丰收果实祭祀祖先,以寄托对来年的期望。彭承金说,现在过“舍巴日”的形式是每到农历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以后,在外打工的人都回到家里,活动策划,待在农历正月初一、初二拜完年之后,初三至十五每天不间断地过“舍巴日”,每家每户都会争先恐后地买上香烟、糖果、鞭炮,挂上灯笼,为“舍巴日”增添气氛。正月十五以后,大家各自散去,开始新的一年。
如今,“舍巴日”已成为土家人回家的根、团圆的梦。可如果缺乏时代的元素,“舍巴日”无疑会慢慢失去生机。百福司镇党委、政府直面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把改善村容村貌和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作为抓手,让村民们享受政府的惠民政策,使吊脚楼成为了接待游客的“聚宝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