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马式狂欢,活动策划
唱起嘹啰山歌,舞起那马龙狮,请出八仙贺寿,表演古装粤剧……具有民间特色的节目持续了一天一夜。昨日是良庆区那马街开圩327周年,当地风俗习惯是每3年举办一次开圩纪念活动,感念先人创业功德。
当天的民俗文化巡游,令近5万名赶集群众及外来客人大饱眼福。山歌对唱、古装粤剧表演一直延续至第二天天明,让人领略到那马式狂欢夜。
万人空巷共庆开圩纪念
当日上午,在那马文化广场,那马街开圩327周年纪念日暨那马民俗文化旅游节就在这里隆重举行。启动仪式上,八音队、龙狮队、腰鼓队、山歌队、腰鼓队、嘹啰山歌队、八仙队等文艺队整装待发。
宽阔的草坪上万人聚集,到处是人山人海,远近群众、男女老少早早就来到了活动现场占好位置,一睹沿街巡游中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奇特精彩的节目吸引了一大批远道而来的客人和摄影爱好者。
在活动现场,吸引众人眼球的还有绑在架台上已经杀好的猪、羊和鸡这“三牲”。让人觉得有趣的是,一只鸡架在羊身上。
据那马镇文化站站长周大志介绍,当地风俗习惯是每3年举办一次开圩纪念活动,感念先人创业功德。每次开圩纪念日都要准备 “三牲”,用来祭拜祖先;抬“三牲”游街,是让大家都知道那马人日子越过越好了。
民俗文化巡游轮番登场
11时18分,活动策划,鞭炮响过,沿街巡游正式开始,现场顿时沸腾起来,9个表演方队在阵阵鞭炮声中走上街头。
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壮族八音队精神抖擞地走来,一边走一边演奏八音乐曲。据了解,壮族八音源远流长,在清末和民国初期,每逢民间有婚礼、祝寿、新居落成、迎宾等喜庆活动,都有八音锣鼓堂的参与,沿袭至今,如今八音队已蜚声区内外,已被公布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接着,几头勤劳的“春牛”穿街而过,路边的大人小孩纷纷靠拢过来,抚一抚牛背、摸一摸牛角,希望以后的日子多几分牛气。舞春牛,是流传于良庆、邕宁一带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民间文体活动。在行进表演中,由八音、锣鼓开路,壮族小伙子、姑娘载歌载舞,春牛在歌舞中穿梭跳跃,通过 “戏春”“闹春”“庆丰”等表演程式,充分展现了人与牛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
在这些沿街巡游的民俗文化活动中,那马的嘹啰山歌备受群众关注。在这一天,那马的山歌队队员运用即兴唱法,自编自唱、有感而发,用不拘一格的歌词赞扬党的好政策,歌颂现在的幸福生活。
精彩活动延续一天一夜
当天的文化节活动进行一天一夜,白天敲锣打鼓进行巡游表演,晚上的山歌对唱、古装粤剧表演一直延续至第二天天亮。
据周大志介绍,那马圩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因圩建在那马村而得名,至今已327周年。后因该地交通不便,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迁移至八尺江岸创建新圩,仍沿用那马圩名。
每3年举办一次开圩纪念日已成为全镇一大盛事。每到这一天,五湖四海的那马人都要回到老家过节庆祝。该镇在继承中发展,在整合上提升,2008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民俗文化旅游节暨开圩纪念日,进一步弘扬该镇民俗文化,打造本地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提升对外形象,用文化带动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