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燎干节,活动策划
“前几天下了场雪,旱了一冬的地要解冻了,今天抽闲去‘翻翻’,好让雪水渗下去”赵新治欣喜的说,瑞雪兆丰年,有了这场降雪,今年的粮食丰收就有指望了。看到记者不解的望着他背上背着的几捆蒿草,他介绍说,这是为明晚燎干节“跨火堆”准备的。
在甘肃东部农村,每年中国农历的正月二十三是当地民众过年的最后一项仪式——燎干节。这是当地传承甚久的一种古老习俗,在燎干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在备好丰盛的饭菜和自酿的美酒外,还要提前准备麦秸、蒿草,以及鞭炮、盐巴和五谷杂粮等燎干节必需的物品。
在城里人看来,兔年春节早已渐行渐远,但在当地人眼里,燎干节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小初一”甚至“大十五”。每年正月二十三下午,当地人早早的吃一碗油汪汪的手工臊子面后,便都聚集在自家用来碾麦子的“场里”,待夜幕降临,燎干节便会在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叫嚷声中开始。按照当地习俗,活动仪式一般由家中的老人主持,以示活动的庄严和神秘。
活动开始后,首先要在堆好的麦秸或蒿草里撒上盐巴和五谷杂粮,再丢进一串鞭炮,然后在将柴禾点燃。伴随着干柴,鞭炮及盐巴在烈火炙烤中的劈啪炸响,一家人遵照长幼一次从熊熊燃烧的火堆上跨过,无论是蹒跚的老人,还是襁褓中的婴儿都要在家人的帮助下完成这次“跨越”。
“只有度过一个热闹欢快的燎干节,年才算过的圆满,而从火堆上跨过则预示着来年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红红火火”58岁的赵新治如是说。由于儿子儿媳在元宵节后便火急火燎的回城打工了,今年家里燎干节只剩下祖孙四人。他说,虽然家里人少,作为春节最后一项传统仪式,他还是会和老伴带着孙子好好过一个燎干节。
据赵新治介绍,在燎干节后,当地还有一场称作“扬花”的祈求仪式,主要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无病无灾、生活幸福。这项工作由村里的长辈或“庄稼能手”来进行,即用铁锨把燃烧后的灰烬铲起,然后用力撒向天空。这时,大家便开始用唱秦腔的调子齐声高吼“麦子花开”、“荞麦花开”、“洋芋花开”……,活动策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