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腊八节,活动策划
腊八,即旧历十二月初八日,系汉族传统节日,由来已久。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十二月蜡日也 ------猎禽兽以岁终祭先祖,因立此日也。”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蜡日”,南北朝时始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古时的春节,实际上从这天就算开始了。 老北京人历来把腊八视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尤其是商家开始下达帐贴儿,准备要帐,所以人们一语双关的说:“送信儿的腊八粥”。民谣说:“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关于腊八粥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祭祀神农之说;有祭祀八神说;有朱元璋忆苦说;有纪念岳飞说;有纪念佛祖说。其中流传最广,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是纪念佛祖说。相传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之子达摩-悉达多(即佛祖释迦牟尼)痛感人间生、老、病、死的苦恼,为了寻求解脱之道,毅然舍弃王位,游遍印度名山大川,访问贤明。
十二月初八日,行至比哈尔邦的尼连河畔,又累又饿,昏倒在地。当时,被一牧女发现了,便将随身带的杂粮加些野果,用泉水加热煮成粥,一口口地喂他,这对于多时不见水米的释迦牟尼来说,诚为美味甘露,所以顿觉精神振奋,就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然后,向着东方盘腿静坐在毕钵罗树下苦思解脱之道。并发誓说:“我如果不得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觉悟而成了佛陀。从此,佛教徒们就将腊八节称为佛的“成道节”。
自佛教传入中国后,每年旧历腊月初八日各佛教寺院都用香谷和干果作成粥来供佛。据《析律志》所载:“十二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红槽粥供佛”。《咸道以来朝野杂记》也说:“十二月初八日为浴佛日,各寺观煮粥供佛”。封建时代帝王还用腊八粥赏赐文武百官,正如《燕京游览志》所载:“十二月八日,赐百官果粥”。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奉世宗之命,雍和宫内万福阁等处设大锅煮腊八粥,并请喇嘛诵经,然后把粥分送给各王公大臣品尝食用。民间亦征相效仿。 在民间腊八熬粥,除了供佛祀祖以外,主要是在亲友邻居之间当作相互馈送的礼物。其次才是“哩哩啦啦二十三”的自家享用。但是,凡有亲丧“守制”的则不熬粥。 腊八粥的种类极多,主要是根据贫富来决定。
旧时,米粮店一进腊月就将芸豆、豌豆、小豆、豇豆、绿豆、小米、大米、高粱米等搀杂在一起出售,谓之杂豆米、腊八米。一般人家就将这种杂豆米加上小枣、栗子之类的干果,熬成粥之后再加上红、白糖,还有的加上玫瑰、木樨(腌桂花)等甜调料。如是比较讲究的,就首先要注意粥的颜色。这样,凡带有深色的杂豆均不能用。只用糯米、薏仁米、菱角米、鸡头米、莲子肉等原料煮成粥,雪白透明,质地精细。然后放在盖碗儿或特制的粥盒里,铺上蜜饯果脯(桃脯、杏脯、苹果脯之类)、荔枝肉、桂圆肉、桃仁、松子、染红的瓜子仁和青、红丝,谓之粥果儿。还要摆出图案和花样来,谓之“八宝粥”。 腊八节,除了熬腊八粥之外,民间还有用米醋在坛子里泡“腊八蒜”的风俗习惯。从腊月初八封上坛子口,活动策划,放在较暖的屋子里,到除夕夜间吃大年饺子时,才打开受用。泡好的蒜都是碧绿的颜色,就向翡翠一样,配上深红的米醋,煞是好看,给家宴上增添了节日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