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萨噶达瓦节,活动策划
拉萨的萨噶达瓦节是这样一番景象:
天色朦胧,万籁静寂,圣城还沉眠于酣睡之中,但空气中却已弥漫开祭神祭佛的桑烟味。香柏、糌粑、奶汁等混合的特殊焦香味扑进人鼻中,有种痒痒的、舒服的特殊感觉。
因为大昭寺中供奉有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拉萨遂成为圣地。拉萨城区是随着四方香客来朝拜大昭寺而兴起的,逐渐成为全藏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而,它的交通路径,也就按传统的朝佛转经路形成布局。
圣地的转经路分内环、中环、外环三条大路,皆以大昭寺为轴心。大昭寺内围绕佛殿的转经路为内环路(囊廓),围绕整个大昭寺的转经路则为中环路(巴廓),而延伸到布达拉宫、药王山、功德林、龙王潭、小昭寺 转经路,便是外环林廓路,周长足足有20里。
随着朝霞初露,林廓路上人影幢幢,川流不息。有老人妇孺,也有年青小伙,有拉萨市民,也有外地香客,有农牧民、个体商贩,也有国家部门的职员,有青春妙龄的少女,也有领着孙儿的耄耊老人,一个个急步匆匆地走来又走过去,不相互寒暄,只留下诵念“嘛呢”(六字真经)的嗡嗡声浪。
转经的人流中,没有一个神色浮躁、举止懒散,活动策划,也没有一个人两手空空。每个人的左手,或拨着佛珠,或揺着经轮,边走边不停地捻动佛珠、摆动经轮,右手拎着的是糌粑口袋,胳肢窝下还挟有香柏枝。人人口中反复诵念“唵嘛呢叭咪吽”。佛典中说:佛家弟子或其他任何人,凡在这一天做一件善事,或念一遍六字真言,就等于平常做了三亿件善事,念了三亿遍真言。 转经队伍中,不时泛起不和谐的铜铃声,是三五只绵羊在尾随主人转经。它们是过放生的神羊,颈背上系着一束五彩吉祥布条,就似佛祖赐给的身份证,告诫世人不得伤害。
天色大亮,转经路上高挂的经幡昭然醒目,大红、大绿、杏黄、藏蓝、乳白……五色旗幡在晨风中晃摆,发出悦耳的“哗啦”—“哗啦”声。好多经幡是祭佛前一两天换的新幡。药王山、功德林一带,黑压压的人头攒动流淌,拉萨城几乎万人空巷,人群涌过来又流逝远去,一浪高过一浪,浪浪相接地聚集在药王山下摩崖石壁前、功德林煨桑台前。
摩崖石壁上雕刻众多佛像。信徒们摩肩接踵叩头膜拜,不漏一尊佛像。他们的额上留下了一坨坨灰白的叩痕。
人流在功德林煨桑台前又掀起祭佛高潮。
高高的煨桑台上浓烟滚滚,柏枝燃得劈啪作响。人们争先恐后地从自己的糌粑口袋里往外抓糌粑,往桑火上抛撒。然后又从腋下香柏枝中抽出一两束添加在上面,口中高声祷告。完了又走到这旁的神石上叩头膜拜,两手无限庄穆、神圣地摩挲石壁。光洁滑腻的神石上留有深深的手印和额痕,足足凹进去一指深。日月流逝,唯有它展示信徒们对佛的感恩和追念,把教民们的心迹印在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