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赶牛节,牛仔,活动策划
我顺着那些让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嘶叫声和呼喝声,向帐篷外看去:飒爽英姿的牛仔们正手持马鞭,与成群的巨马追赶着牛群,奔驰在广袤的牧牛场上。
穿过广袤的平原,向四周瞭望,地形由树木林立的山丘逐渐变缓,成为蓝灌木点缀的高原,成群的袋鼠可能就在不远处——整个8月,我都在澳大利亚内陆地区流连。
从7月30日直至8月29日,南澳大利亚独有的内陆牛仔赶牛节不仅吸引了我,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牛仔们。在传奇的乌德纳达塔路上(Oodnadatta Track)赶牛,正是我此行的目的。从阿得莱德(Adelaide)或附近的澳宝采矿镇库伯佩地(Coober Pedy)出发,Anna Greek营地是踏上这条传奇之路的起点。在宽大的帐篷里享用了一顿当地的传统午餐之后,帐篷外便人声鼎沸起来。我顺着那些让人按捺不住激动的嘶叫声和呼喝声,向帐篷外看去:飒爽英姿的牛仔们正手持马鞭,与成群的巨马追赶着牛群,奔驰在广袤的牧牛场上。
在牧牛场上学习骑术的时间很短,只有一天。骑术尚未纯熟的我,只好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到了日后的“实践”中。在马背上度过驱赶500头牛的第一天,我与现代牧牛人骑马穿过一望无垠的庞大澳洲牛场,沿着古老的“甘”号(Ghan)铁路线前行。“为期五周的牧牛之行,将沿着乌德纳达塔路径从玛瑞(Marree)到乌德纳达塔,与'甘’号(Ghan)铁路线和古老的土著贸易路线相互交叠。”夜里我与牛仔们聚拢在篝火旁,在繁星闪闪的沙漠星空中听同行的朋友Nick讲故事,他一边烤着食物,一边跟我们介绍未来几日的路线。乌德纳达塔路是一条记录着澳大利亚历史的牧牛之路。昔日吃苦耐劳赶牛人总是传统土著故事的主角。
作为澳大利亚的现代农牧民,Nick说澳大利亚人的语言里,其实没有“牛仔”这个词。他们习惯将经营养牛场人称为“农场主”,将为农场主干活的男女老少称为“赶牛的”或者“套牛人”。这些从150年前便流行起来的老称呼,来自现代牧牛人的祖先。他们可能是来自欧洲的迁徙者,也有可能是牧牛区的原著民。
每天早餐后,我和牧牛者们将一同驱赶牛群前进14公里,一路经过深红色的沙丘和一望无垠的平原、桉树和嶙峋台地。在这条古老的迁徙之路上,我们穿越牛群腾起的尘烟,在身后留下一阵又一阵轰鸣。在木材和波状铁皮搭建的酒吧里,认识了澳大利亚最小城镇威廉溪的全体10位居民后,我们又穿过安娜溪牧场(Anna Creek Station),这座占地24000平方公里的牛场依然在使用中。
与驱车深入南澳腹地最大的区别是,在追赶牛群的过程中,我完全不用担心前行的速度、方向和天气。就算是下着雨,偶尔牛群跑错了方向,这也只会成为途中的乐趣。没有车窗阻隔,人与自然融为了一体,奔跑中只是期望太阳再晚些下山。
澳大利亚的作家们,将内陆赶牛节称为“Never,Never”,意即“永不,永不”。每两年,成千上百赶牛者从世界各地赶来,沿着这条古老的道路延续农场主和骑马人的传奇。澳大利亚人希望借用节庆纪念,使这种古老的、记载着民族传统的生活方式“永不”消失。,活动策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