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狂欢节,个性,比拼,活动策划
狂欢节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木神节、酒神节都可以说是其前身。该节日曾与复活节有密切关系。复活节前有一个为期40天的大斋期,即四旬斋。斋期里,人们禁止娱乐,禁食肉食,反省、忏悔以纪念复活节前3天遭难的耶稣,生活肃穆沉闷,于是在斋期开始的前3天里,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纵情欢乐,故有“狂欢节”之说。
想家巴赫金说,自由是“狂欢节”的深刻内涵所在,是人们在“狂欢节”上所发现的自身意义所在。康德说过,自由就是以自身为目的的活动——这种自由是不以名誉、财富、地位等任何外物为目的的,而“狂欢节”所揭示的自由,正是这种真正的自由。人们在“狂欢节”上向往的不是金钱、地位等任何外物,在“狂欢节”上,人是最重要的存在。人们可以嬉笑怒骂地给国王脱冕,傻子和小丑可以开贵族们的玩笑,男男女女都可以不在乎形象地大吃大喝。在这里,人们在自由地颠覆了一切的同时又自由地更新和重构了一切。这种自由回归了人类的最初状态,是以人本身为目的的自由,也是最真实的自由。
对于文明社会来说,这种“自由”的毁灭性往往让位于更大的创造性。从1958年开始,伦敦出现了一系列针对黑人的袭击事件,受害者是来自加勒比海的二战黑人士兵,他们因战争留居在伦敦,饱受残存的殖民主义的傲慢对待。看到这种情况,《西印度公报》的创办人和主编克劳迪娅·琼斯很难过,“我们需要点东西,把诺丁山的气味清干净。”有人说不如举办一个狂欢节,大家都笑了,在气候阴冷的伦敦搞狂欢听上去很滑稽。但是琼斯不那么想。1959年1月30日,伦敦第一届加勒比狂欢节在市政中心开始,当时的纪念手册的标题就是《一个民族的艺术就是他们自由的起源》。
在那个年代,黑人文化对英国的贡献备受争议,而今天,加勒比音乐已经无处不在,不再是欧洲人眼中的低等音乐。诺丁山狂欢节的结果,并不像狂欢所展示的激情和野性那样与文明背道而驰。狂欢节颠覆了欧洲人的精英传统,更在良好控制中起到了促进文明融合的作用。文明不仅仅是秩序,它还包括打破和重新融合秩序。在向异域文化敞开心胸之后,敌意消减了。到了1990年代,狂欢人群中的大规模暴力冲突已经渐渐停息。
在特拉维夫的“爱之游行”中,在耶路撒冷的同性恋游行中,偏见被颠覆,狂欢模糊了参与者与旁观者的界限,有时连警察也脱掉上衣载歌载舞。在自杀爆炸不断的以色列,每一次户外群众活动都注定是危险的,但是这并不能阻止以色列人全身心地投入集体狂欢。
相对于西式的纯精神狂欢,中国式的狂欢节——庙会则显得更具烟火气。自我的释放被更世俗的物质享受所替代,真正的自由在羊肉串和杂耍中消解,或许这正是民族性的一个微妙之处吧。
瑞士巴塞尔
有什么新鲜的What’s new?
在瑞士,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狂欢节,且日期不同。狂欢节起源很多,混合了异教徒的春季庆典、基督仪式及非宗教的民间传统。在某些州,人们按照异教传统,使用面目狰狞的面具驱赶恶魔。
巴塞尔狂欢节从1853年开始举办,该节日从2月末或3月初的一天开始,延续3天。 虽然只持续3天,但是人们却为此准备了362天,注入了无限激情和创意,让您永远不会忘记。在狂欢节的第一天,整个城市被狂欢节的序曲唤醒。当4点的钟声敲响,整个城市的灯光被熄灭,然后传统且古老的序曲在无数支短笛的吹奏声中响起。此时唯一的光源是狂欢节参与者和走在狂欢节队伍前端开路队伍的灯火。狂欢节的亮点是广场上的灯笼展,200多个参展灯笼会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星期二晚上属于团体乐队,他们用他们自制的简易乐器在市中心上演特别的演出。
巴西里约热内卢
有什么新鲜的What’s new?
巴西狂欢节不仅涉及当地的文化、艺术、宗教,表演内容也涉及社会、民生等众多领域。参与游行的演员经常塑造出囚犯、枪支、毒品犯的形象,使巴西狂欢节升级为抒发民意的绝佳出口。
相传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始于19世纪中叶。在狂欢节的游行队伍里,不分贫穷和富有,不分尊贵或卑贱,从白天跳到黑夜,快乐可以传染,不满得以宣泄。狂欢节期间,数不清的罗曼史在发生,点亮人们平庸的日常生活。狂欢节中,警察是唯一笑不起来的人。2010年2月的巴西狂欢节,里约热内卢等海边城市交通流量大增,许多内地人开车前往海滨城市旅游观光,圣保罗等大城市的人们又纷纷开车前往内地探亲度假。在游行队伍气氛处于高潮时,仅里约热内卢一地,就有50万~70万国外游客,活动策划,其中大部分来自寒冬中的美国和加拿大。
法国尼斯
有什么新鲜的What’s ne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