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在赵老师的《人与自然》里看BBC的动物节目,纪录片中动物为求生存争地盘械斗的情况屡见不鲜。许多杀戮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然而,这却正是大自然特有的和谐。物竞天择是种正常的生存法则,这条法则在商业领域同样适用。
动物斗殴除争地盘外,一般到了雨季还要考虑求偶问题。每年的奥斯卡季正是这群物质动物上演各种招数,博取奥斯卡亲睐,扩大影响的重大时节。此时各大媒体上都是有关奥斯卡提名影片的各种新闻、报道、评论和猜测。奥斯卡奖的雷声甚至让人暂时忘却了非洲难民问题、种族冲突、艾滋病问题、乙肝问题,甚至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公共福利问题。
在这场昏天暗地的战役中,虽然没有你死我活,鱼死网破,但各家片场为跳龙门用的花招也是一大看点。
当然,在观赏这群物质动物进行“常态”博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最初的奥斯卡奖的行业地位,当时各家制片公司是如何博弈的……
我们知道,当年好莱坞大腕儿梅耶同学出于不可告人的野心,创办了学院,结果误打误撞,催生了奥斯卡奖这个衍生品。那时的奥斯卡奖还被称为学院奖,局面也尚未打开,跟今时今日的江湖地位迥然不同。别看现在片场围着学院转,学院创建之初,那可是学院颠颠儿地跟着片场屁户后头要钱儿拉赞助呢。
由于梅耶同学的野心跟拿学院赚钱无关,因而学院创办之出初得以留存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气质。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定位倒不是出于阻止电影公司送红包干涉奥斯卡奖的公平性考虑。说实话,那会儿奥斯卡奖也带不来什么经济价值,充其量只是一种学术肯定。
给学院定位出这种气质实在是为了让自己有别于其他组织。换句话说,(文章来自活动策划公司、上海公关公司),打的是特色牌。
学院创建之初混得实在不怎么着,矛盾不断,麻烦重重。那会儿能找着主儿把颁奖晚宴的饭钱报销了就算烧高香了。不过,好在学院创建之初后台老板是米高梅的总裁梅耶,所以晚宴的饭钱还有人儿报销。
按说这世界“经济决定政治”,“有钱能使磨推鬼”是绝对符合经济规律的。但这事儿偏有例外。当时大家都知道学院是米高梅老总梅耶同学鼓捣出来的精英俱乐部,米高梅又给予了学院财务上的支持,继而会有人怀疑学院奖的公正。好在,梅耶也懂得换位思考,不至于无聊到自己弄个颁奖晚会给自己颁奖。
当年学院核心班子将评定的最佳影片是米高梅旗下的《群众》。梅耶为了避嫌,刻意建议评委换成《日出》。其实那会儿米高梅盛产各路大片,是真真正正的好莱坞巨无霸,其他电影公司跟米高梅一比,都是虾兵蟹将,散兵游勇。米高梅旗下影片获第一届学院奖最佳影片实际是很正常的。可偏偏梅耶出于大局考虑,没让自己公司旗下影片拿奖。
这在挤爆头都要拿奖的今天看来实在有点儿不可思议。
后来梅耶的惊天大阴谋失败后,对学院的财政扶植也少了。学院办一次晚会就赤一整年的字,年年临跟前儿都为大伙儿撮这顿饭的时候要不要请艾灵顿公爵乐队拉小曲儿,和一大箱子小金人儿身上可不可以不镀真金,改用金色油漆对付一下的问题伤透脑筋。
1934年,学院在公关方面做了灵活调整。向来严肃的学院给学院奖起了诨名“奥斯卡”。一下子,学院奖走下了神坛,变得亲切了许多。这招基本等同于被具象化了的“山姆大叔”。
没钱的日子一直持续着,学院虽不至于黄摊儿,但总在财务上受制于片场。对片场来说,大家都给学院捐钱,也基本等于都没捐钱。因为颁奖看的是票数,捐钱反倒成了应该应分。
“二战”期间大家都没钱,钱都给拿去削纳粹了。学院更不例外,勒紧裤腰带的时候,终于在聘乐队和给小金人儿改刷金色油漆的事儿上吃了秤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