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叫《国王的演讲》的电影引起了我的兴趣,在那部电影的片花中,我发现了许多似曾相识的面孔,杰弗里·拉什、科林·菲斯、汉娜、蒂莫西,还有詹妮弗,有一些演员曾经在1995年BBC版的《傲慢与偏见》中是主演,有的是在《哈利波特》中扮演伏地魔的骨干成员,朋友建议我写一篇关于《国王的演讲》的观影指南,但是提笔的时候,我想到了《女王》。
这部电影是2007年上映的,上映日期是8月31日,那一天是戴妃去世10周年之后的第一天。讲述的也是在戴妃去世后的几天中,王室的种种态度与观点,及年轻的刚刚上任的布莱尔首相处理整件危机的作为。戴妃去世后,民众反映热烈,纷纷悼念这位人民的王妃,但是王室却是很冷淡的处理这件事,想当然民众是不满的,由于这种不满也逐步扩散到了王室存在与否的问题。很多影评将这件事情引申为王室的危机公关,姑且,我也这样说吧,最后事情圆满解决,当缅怀戴妃的同时,王室因为女王的作为重新树立了威严。这部电影的女主人公是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而《国王的演讲》中出现的国王是乔治六世,他们是父女关系。
1997年8月30日,那时候香港刚刚回归中国一个月,戴妃与男友在巴黎游玩的时候,遭遇了狗仔队,在狗仔队的追逐下,最后戴妃的座驾撞车。人民的王妃在巴黎去世,全世界都期待着英国王室的反映。王室接到消息是在深夜,那时候女王与丈夫都已经入睡了,接到这个消息很震惊,为了希望这条消息不会影响戴妃的两个孩子,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带着两位王子及其他王室成员去了峭壁山。王室没有第一时间表态,甚至连为逝者降半旗都没有,这种做法使得民众有些愤怒,也使得王储查尔斯也有些怨气,但女王依旧带着家人去度假,王储只身前往巴黎迎回戴妃的灵柩。王室的做法同样也让刚刚上任没有多久的新首相布莱尔有了压力,面对民众的不满情绪,布莱尔发表演讲,在演讲中将戴妃称为“人民的王妃”,这一做法为他赢得了喝彩,但王室依旧没有动作,民众的不满在加剧,在戴妃生前居住的肯辛顿宫门外,民众自发组织悼念,那里成了花的海洋。由于王室的不作为,(文章来自活动策划公司、上海公关公司),曾经关于王室存废的言论也随着这件事情爆发,民众指责王室。布莱尔首相无奈的周旋于民众与王室之间,一方面要保护王室,另一方面还要平息民众的怨气。王室陷入了危机之中。当看到民意测验中,有70%的民众认为王室不悼念戴妃有辱王室的威严,40%的民众要求撤销君主立宪制的时候,女王妥协了。当在肯辛顿宫的门外看见悼念的人群,看见上面的挑挑留言,女王承受的痛苦无以复加。在戴妃去世一个星期后,女王向全英国人民发表讲话,以一位女王、一位祖母的身份发表的讲话,平息了民众对于王室的不满。
王室的第一做法肯定不可取,当危机来临的时候,首先要作出告知,对于戴妃这样的一个被人敬仰的人物,虽然她已经不是王室成员,但作为未来王储的母亲,王室第一时间应该表明一种态度,而不是规避,他们首先做到的是倾听民众的呼声。报纸上刊登了对王室的言论,首相问她是否需要做一些回应,但女王拒绝了,她认为是媒体从业者为了引起促销,不能听从媒体的摆布。虽然首相表示同意女王的说法,但他强调了敏感时期,考虑到公众的情绪,她反问要发表声明吗?年轻的首相告诉她,“这个时候发表声明太迟了,我建议白金汉宫降半旗,并有机会回到伦敦,以安抚子民的情绪,帮助他们面对悲痛”,女王再次拒绝,她认为这个时候不应该丢下刚刚失去母亲的两位王子,同时她认为英国人民应该是理智的,不会被舆论的煽情新闻鼓动,他们会节制的表达悲痛和清醒的私下悼念。王室再一次丧失处理整个危机事件的主动权。一般来说在危机爆发之后,先告知,之后是疏导策略,这就需要第三方联盟,对于王室来说,他们的第三方便是首相,如果他们及时听从首相的建议,也不会日后造成了被动。不过还好,王室听从了民意,危机得到了解决,而王室这一轮的存废的风波也停了下来。
其实,我是在一位同学的强烈推荐下买了这部影片的碟片,最初看到王室的态度时,很气愤,但是当画面转折到女王在峭壁山时,车子的前轴坏掉,陷入一种茫然无措的感觉时,又不禁心里很同情这位女王陛下。记得曾经跟看过一些记录,伊丽莎白二世从公主成为女王时还在国外访问。其实褪掉女王的光环,她也是一个母亲和祖母,她也在面临着很多家庭中出现婆媳关系问题。她最初的做法只是出于一位大家长保护家庭成员的目的,不让他们受到伤害而已。
有很多人都喜欢看美国大片,其实我倒是建议多看看英国电影,虽然没有美国大片的炫目和耀眼,但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在。写完这篇文,我再一次期待《国王的演讲》。
|